2024/12/18
2023年以来,“市民艺校”火遍全国大中城市,成为优质公共文化艺术资源和服务直达百姓的新载体。各地文化馆和社会机构纷纷响应,在课程创新、精准服务、管理机制等方面“卷”了起来。将创新刻入城市基因的深圳近日又“做了第一个吃螃蟹的人”——由市民发起的全民艺术普及“艺术拼团”首批创新艺术课程上线。这是深圳市文化馆的一次创新尝试,在全国文化馆系统中也属首创。
什么是“艺术拼团”?具体应该怎么拼?与其他“市民艺校”课程有什么不同?总结关键词就是:“自由点菜”——上公益免费培训课变得跟“拼多多”一样简单。作为市民,能借此享受哪些福利?本报为你一一解读。
“为了报名,市文化馆的大门被市民挤坏了两次。”忆起深圳市公共文化服务的发展历程,深圳市文化馆联盟主席、深圳市文化馆馆长曾昶讲起了这样一件往事。2006年,深圳市文化馆在全国率先实行面向市民的公益艺术培训,“被挤坏的大门”背后正是市民对优质公共文化艺术服务的渴求。
在曾昶看来,如果说“免费”是公共文化服务的1.0阶段,那么,此后十余年,随着全国各地加大投入,将更多的人群纳入保障范围,服务更加精细化,以“夜校”为代表的公共文化培训服务已经进入了2.0阶段。“这一阶段的特点是,各级文化馆提供的艺术课程‘菜单’越来越丰富,市民可以依据自己的兴趣‘点菜’了。”
但是由文化馆提供课程“菜单”,市民点菜的模式仍有弊端,无法满足市民在“菜单”以外更广泛、更个性化的培训需求。如何解决这一弊端?“艺术拼团”就在实践中探索产生了kaiyun全站,既是对“菜单式服务”的补充和升级,也是对如何更好地推进公共文化服务的一次有力探索。继率先推行“免费培训”后,深圳市文化馆再次引领全国文化馆系统的创新风潮。
“艺术拼团”鼓励市民通过“深艺通”小程序自主发起课程,课程类别不限,经审核、协调后确定拼团人数、场地、时间。市民可通过社交网络自发传播,吸引更多志同道合者参与,达到开团人数后,课程即可顺利开展。“相当于市民想‘吃什么’都可以提出来,自由‘点菜’,自由拼团,我们会为市民匹配合适的‘大厨’与‘餐厅’。”曾昶说。
“艺术拼团”的规则说起来简单,但是实施起来却是个系统工程。需要面临许多实际的问题,如市民的需求五花八门,师资力量能否满足?市民想在家门口上课,是否有合适的场地?了解这两个问题的答案,就能知道“艺术拼团”为何能在深圳诞生。
早期免费艺术培训大多由各级文化馆的老师提供,但师资力量有限,无法满足市民日益增长的公共文化服务需求。随着全民艺术普及工作的深入,深圳逐步搭建起一支“全民艺术普及推广人”队伍,既有文化馆系统的培训师资,又囊括社会培训机构、文化志愿者等多方力量,甚至还有大家耳熟能详的专家、非遗传承人加盟。而这,就为满足市民需求,开展“艺术拼团”奠定了人员基础。
将多余的粘剂轻轻刮去,再用砂纸轻轻打磨抛光……记者看到,在成人锔瓷工艺班学员的手中,一件碎掉的瓷器这就样重获了“新生”。中国有句古话,叫“没有金刚钻,别揽瓷器活”,说的就是“锔瓷”这门古老的民间手艺。这门手艺一度濒临失传,没想到却能出现在首期“艺术拼团”的课堂上。
“我在网络视频中了解到这门技术,觉得很有趣,却不知道该到哪儿去学习。刚好得知‘艺术拼团’,就抱着试试看的想法参与了,没想到真拼成了!”让市民何女士更加没想到的是,教授她这门课的老师还是一位业内大咖——方瑞华,深圳市锔瓷技艺代表性传承人。方瑞华告诉记者,如果是商业课程,学员需要付出几千元的学费才能接触“锔瓷”,但在“艺术拼团”,这门课是公益的,她也会毫无保留地将锔瓷技艺教授给学员,希望通过这门课,让更多市民了解“锔瓷”这一非遗技艺。
类似情况也出现在“中华旗袍:品味文化,体验技艺之美”“非遗树叶吹奏”等“艺术拼团”的课堂,授课老师均为非遗传承人。首批由市民发起,并最终审核通过的50门课程中,不仅有常见的艺术门类,还有一系列如舞韵形体焕痛疗愈、茶香雅集、趣玩彩泥萌工厂等“网红”美学生活课,更有一批平时难得一见的非遗课程,展现了深圳市民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浓厚兴趣。
此外,拥有一定特长、想为全民艺术普及贡献力量的老师,也可以通过“艺术拼团”参与进来,参与方式与市民一样简便,通过小程序提交,审核通过后就可上线课程。
“很多年轻白领有艺术需求,但是他们没有时间和精力专程参加艺术培训,所以我们就努力把公益培训送到他们工作的园区、商业办公楼。”深圳市全民艺术普及推广促进会副会长戴波告诉记者。
自2023年起,在深圳市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的统筹指导下,深圳市文化馆牵头构建起“1个总校+10个分校+N个社会服务点”全民艺术普及总分校体系,联动深圳市工会、妇联、部队、学校、企业、文化机构等各类社会资源,推动优质文化资源直达基层。
这使“艺术拼团”可选择的上课地点十分丰富,除了各级文化馆,还可以选择家门口的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公司所在的园区、环境优美的文化阅读空间等,让市民轻松享受各类公益艺术培训。
“过去我参与的公益培训都是很基础的那种,上过一次下次再上还是同样的内容。我想发起一个进阶班,邀请我在基础班认识的同学一起拼团。”“我是一位全职妈妈,这两年火爆的夜校大多在晚上和周末,我没办法参加。这次试着发起工作日白天的培训,没想到得到了很多人的响应!”“我觉得这项技艺特别适合亲子互动,我想发起一个亲子课,不知道老师能不能教。”……
在记者的采访过程中,市民不仅传递了自己对“艺术拼团”这一项目的喜爱,还说出了许许多多具体且微小的心愿。满足这些心愿,就是全民艺术普及“艺术拼团”发起的初心,也是深圳公共文化服务努力的方向。
当然,受限于客观因素,并不是每一位市民发起的拼团都能通过审核、顺利开课。但是,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艺术拼团”彰显了深圳开展全民艺术普及工作的创新力与开拓力,宣告了深圳公共文化服务着力满足市民多样化需求的决心,让社会美育渗透城市机理,不断为市民日常生活点燃更多的“艺术星火”。(记者 马君桐)
人民日报社概况关于人民网报社招聘招聘英才广告服务合作加盟供稿服务数据服务网站声明网站律师信息保护联系我们
人 民 网 股 份 有 限 公 司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kaiyun全站kaiyun全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