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3/13
中国网2月11日讯 近日,教育部印发758项新修(制)订的职业教育专业教学标准(以下简称“新标准”),包含概述、专业名称(专业代码)、入学基本要求、基本修业年限、职业面向、培养目标、培养规格、课程设置及学时安排、师资队伍、教学条件、质量保障和毕业要求等11个方面要素。
新标准覆盖《职业教育专业目录》1434个专业的52.9%,涉及19个专业大类、90个专业类。其中,中职标准223项,高职专科标准471项,职业本科标准64项。根据2024年全国职业教育专业布点数据,新标准覆盖10.1万余个专业点,占专业布点总数的82.1%。据相关负责人介绍,新标准主要有以下几项特点。
系统设计中高本教学要求。新标准对接一体化设计的新版《职业教育专业目录》,系统设计了中职、高职专科、职业本科三个层次的专业教学标准。对于不同层次的同类专业或相近专业,遵循技能人才成长规律,强化培养目标的有机衔接、培养规格的逐层递进、课程设置的逐级加深、能力素质的逐步增强,推动不同层次职业教育的有效衔接。新标准进一步完善了体例框架,与原标准相比,新增了概述要素、毕业要求要素,单列师资队伍要素,进一步强调师资队伍在专业教学中的重要性。
服务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新要求。聚焦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对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等领域带来的新变化,重点建设先进制造业、现代农业、生产性服务业、民生紧缺领域相关专业的教学标准,例如微电子技术与器件制造、航空智能制造技术,智慧农业技术、畜禽智能化养殖,智能物流技术、工业节能技术,婴幼儿托育服务与管理、智慧健康养老服务等。
强化职业综合素质和行动能力培养。加强实践性教学,要求中职、高职专科实践性教学学时原则上不少于总学时的50%,职业本科实践性教学学时原则上不少于总学时的60%。综合考虑中职学生学业需求和身心发展特点,明确校外企业岗位实习时间一般不超过3个月,同时加强校内实训教学。引导职业本科学校围绕能力培养科学确定取得学位要求,明确职业本科专业一般不要求学生撰写毕业论文,将工艺改进、产品(服务)设计、技术(服务)创新、技艺展示、专利研发等作为毕业设计(创作)的重要内容。
新标准还强调以数字化和人工智能赋能教学,要求推动专业升级和数字化改造,并为学校结合区域、行业实际以及办学定位和人才培养需要,自主设置课程、开展人才培养留出了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