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12/18
就业是最基本的民生,事关人民群众切身利益,事关经济社会健康发展,事关国家长治久安。11月1日出版的第21期《求是》杂志发表中央、国家主席、主席习的重要文章。文章强调,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是新时代新征程就业工作的新定位、新使命。各级党委和政府要把就业当作民生头等大事来抓,加强组织领导,健全制度机制,增强工作合力。
9月下旬,(以下简称《意见》)发布。为实施就业优先战略,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kaiyun全站,意见提出总体要求并部署了强化宏观调控就业优先导向、支持各类经营主体稳岗扩岗、拓展高校毕业生等青年就业成才渠道等24条举措。新阶段,如何以就业优先战略,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人民论坛与您一起关注。
习在文章中强调,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是新时代新征程就业工作的新定位、新使命。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全面贯彻劳动者自主就业、市场调节就业、政府促进就业和鼓励创业的方针,持续促进就业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不断增强广大劳动者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提供有力支撑。文章指出,就业是家事,更是国事。各级党委和政府要把就业当作民生头等大事来抓,加强组织领导,健全制度机制,增强工作合力。要加快建构中国就业理论体系,积极讲好中国就业故事,有效提升我国在就业领域的国际话语权和影响力。
指出,坚持以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全面贯彻劳动者自主就业、市场调节就业、政府促进就业和鼓励创业的方针,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基础,以实施就业优先战略为引领,以强化就业优先政策为抓手,以破解结构性就业矛盾为着力点,以深化就业体制机制改革为动力,以不发生规模性失业风险为底线,持续促进就业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推动实现劳动者工作稳定、收入合理、保障可靠、职业安全等,不断增强广大劳动者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提供有力支撑。
经过努力,就业机会充分、就业环境公平、就业结构优化、人岗匹配高效、劳动关系和谐的局面逐步形成,系统集成、协调联动、数字赋能、管理科学、法治保障的就业工作体系更加健全。城镇就业稳定增长,失业水平有效控制,劳动参与率基本稳定,现代化人力资源加快塑造,就业公共服务体系更加完善,中等收入群体规模稳步扩大,社会保险覆盖面不断扩大,劳动者就业权益有效维护,使人人都有通过辛勤努力实现自身发展的机会。
《意见》提出总体要求并部署了强化宏观调控就业优先导向、增强现代化产业体系就业协同性、支持各类经营主体稳岗扩岗、拓展高校毕业生等青年就业成才渠道等24条举措。
▶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与就业促进协调联动。强化宏观调控就业优先导向。把高质量充分就业作为经济社会发展优先目标,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促进财政、货币、产业、价格、就业等政策协同发力,提高发展的就业带动力。增强现代化产业体系就业协同性。支持各类经营主体稳岗扩岗。发挥国有企业就业引领作用,综合运用财政支持、税收优惠、金融支持、社会保障等政策,引导各类主体更好履行稳岗扩岗社会责任。提升区域协调发展就业承载力。培育就业扩容提质新动能。拓展数字经济就业新空间,大力推进产业数字化、数字产业化,支持平台经济健康发展,做好数字转型中的岗位挖潜、职业转换。
▶着力解决结构性就业矛盾。提高教育供给与人才需求的匹配度。适应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科学研判人力资源发展趋势,统筹抓好教育、培训和就业。健全终身职业技能培训制度。实施技能中国行动,大力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全面推行企业新型学徒制培训,构建贯穿劳动者学习工作终身、覆盖职业生涯全程的技能培训制度。拓宽技能人才发展通道。
▶完善重点群体就业支持体系。拓展高校毕业生等青年就业成才渠道。促进市场化就业,完善工资待遇、职称评聘、培训升学等政策,开发更多有利于发挥所学所长的就业岗位,鼓励青年投身重点领域、重点行业、城乡基层和中小微企业就业创业,有条件的地方可对到位于县乡中小微企业就业的高校毕业生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做好退役军人就业服务保障。拓宽农村劳动力就业增收空间。完善困难人员就业援助制度。优化自主创业灵活就业保障制度。
▶健全精准高效的就业公共服务体系。完善覆盖全民的就业公共服务制度。坚持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完善服务清单,强化常住地、就业地服务责任,推动就业公共服务常住人口广覆盖、用人主体广惠及、就业创业全贯通。夯实基层导向的就业公共服务基础。推行数字赋能的就业公共服务模式。建立全国统一的就业信息资源库,推出全国就业公共服务平台,实现就业事项一体化办理、精准化服务、智能化监管。
▶提升劳动者就业权益保障水平。保障平等就业权利。坚决破除影响劳动力、人才流动的体制机制障碍,同步推进户籍、用人、档案等服务改革,消除地域、身份、性别、年龄等影响平等就业的不合理限制和就业歧视,畅通社会流动渠道。促进劳动报酬合理增长。健全劳动、知识、技术等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初次分配机制,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构建和谐劳动关系。完善劳动关系协商协调机制,推动企业依法保障劳动者取得劳动报酬、休息休假、获得劳动安全卫生保护等合法权益。扩大社会保障覆盖面。推动用人单位及职工依法参加社会保险,健全灵活就业人员、农民工、新就业形态人员社会保障制度,全面取消在就业地参保户籍限制。
▶凝聚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的工作合力。加强组织领导。坚持把党的领导贯彻到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工作的各领域全过程。强化支撑保障。研究完善就业促进、反就业歧视相关法律制度。防范化解重大风险。建立健全高质量充分就业统计监测体系,建立就业岗位调查制度,适时开展高质量充分就业评估。营造良好氛围。适时开展集中性就业促进和技能宣传活动,加大政策宣传解读力度,及时总结宣传典型经验和实施成效,加强舆论引导,推动形成全社会关心支持就业的良好氛围。
就业是最基本的民生,是社会各界长期以来关注的重点线月,《人民论坛》杂志曾围绕“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推出特别策划,邀请各领域专家学者展开深入探讨,为不断完善就业、改善民生提供更多理论与实践思路。
中国社会科学院人口与劳动经济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王美艳在《人民论坛》刊文认为,当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我国人口结构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出现了一些新变化。新发展格局加快构建,新的就业增长点不断涌现,为就业局势继续保持总体稳定奠定了坚实基础。
围绕实现就业机会更加充分、就业结构更加合理、就业环境更加公平的目标,因应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尤其是数字技术和数字经济发展带来的挑战,需要把岗位创造、技能培训和转岗扶助有机结合起来。要以就业优先为导向,以劳动力市场情况为依据,把高质量充分就业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优先目标,构建部门协同、上下联动的高质量充分就业工作体系。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要统筹兼顾扩大就业容量和提升就业质量,在量的扩大中促进质的提升,以质的提升带动量的增长,使高质量发展的过程成为就业提质扩容的过程。
中国劳动和社会保障科学研究院智库工作办公室副主任、研究员鲍春雷认为,随着我国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经济发展态势持续向好,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转型升级,数字化、智能化、绿色化的生产方式不断发展,全要素生产率日益提升,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孕育巨大的发展潜力,服务业快速增长,新产业新业态蓬勃发展,必将催生更多新的就业增长点,为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奠定良好的基础。
面对就业领域的动能转换,要积极创造新的就业机会,持续促进就业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在数字经济、绿色经济、银发经济、创意经济等新经济、新业态的快速发展中,蕴育衍生出大量新的就业增长点,需要通过强化就业优先导向、构建就业友好型发展方式、增强发展的就业带动力、发展有利于吸纳就业的企业以及加快塑造现代化人力资源等,在高质量发展中创造就业新机会,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