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10/18
青少年是国家的未来、民族的希望。尽管当前青少年体质与健康状况有所好转,但问题依旧严峻。青少年中涌现出诸多“六小”和“三高”现象,如“小胖墩”“小眼镜”“小豆芽”“小感冒”“小焦虑”“小娇弱”和“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现象,同时扁平足、脊柱侧弯、抑郁症的发生率也在不断增加。此外,青少年还普遍存在“四无”现象,即对学习无动力、对现实世界无兴趣、对社交无能力、对生活无意义。体育运动能激发学生兴趣,增强学生生存意识和竞争意识,学校作为体育教育的主体,全面加强学校体育工作刻不容缓。
保定七中在2006年时只是一所普通区属中学,生源大都来自保定市城乡结合部和学习基础薄弱的学生,学生升学率和学校发展都处于谷底,“学习不用功只能上七中”是当时保定当地的口头禅。
2006年春天校长吕金起任职后,带领班子对学校发展方向重新定位,确立了以体育为切入点,以高水平运动队带动体育特长生和艺术特长生为两翼,以文化课为躯干,全力推动学校全速发展。一年一大步、三年大变样,一举实现了高考升学率由本科率个位数向百名以上的突破,跨入了保定名校之列。边发展边加力,通过超常的努力,在硬件和软件上又有了新突破,只用了四年半的时间,就迅速实现了省重点的梦想。
在体育项目方面,学校从2007年健美操和体育四项起步,随后陆续增加了武术、举重、游泳、三大球等项目,到现在学校开设的体教融合项目已经达到38个。保定七中经过探索形成了以“训练、竞赛、考学”三位一体的体育发展模式。目前已成为北京师范大学、上海同济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北京体育大学等全国上百所名校的优秀生源地。迄今为止,共培养出12名世界冠军、6名世界亚军、23名亚洲冠军、89名国家级运动健将、400多名一级运动员、700多名二级运动员,向省队、国家队输送体育人才32名。保定七中受到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及河北省教育厅、省体育局的认可和赞誉。
纵观保定七中的发展历史,体育作出了卓越贡献。学校教育的崛起源于对体教融合理念的深入贯彻和创新实施。
保定七中经过深入思考、认真研究与积极探索,不断加深对体教融合内涵的认知和理解。学校从体育教学、课外活动、课后服务、社团活动及高水平运动队训练等kaiyun全站方面进行了大规模的体育教学改革,并取得了阶段性成果。
保定七中将融合核心放在体育课的精心设计上。一方面实行体育课的分项教学。根据《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及《普通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精神,在促进学生基础发展的同时,更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
开设分项教学是高中体育课的一大特色。在保定七中,学校打破初高中部界限,统一调配体育教师。根据学生的兴趣和老师的专业特长,设置了篮球、足球、排球、健美操和羽毛球及跳绳六个项目,每个项目的人数不超过30人。学校师资、器械、设备、场地等统一调配。体育分项教学实现了体育课的小班教学,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更多的关注和指导,同时增加了师生之间的互动。
另一方面,保定七中加强体育课的体能训练。一节“好体育课”的标准应当是以运动为导向,以出汗为考量,以技能为重点,以习惯为目的,以培养和输送特长为亮点,让“出汗、喘气、心跳”成为体育课的标配。在保定七中,每节体育课会穿插不同形式的体能训练,增加学生的运动量和出汗量,真正达到体育课的锻炼效果。课堂上还定期组织小组对抗赛,让学生将所学的技术应用于实战中,提高他们的积极性。学校体育活动做到周周有对kaiyun全站抗、月月有比赛,季季有选拔,年年有精英。
同时,在融合渠道上,学校通过体育社团为学生提供多元发展的平台。为培养学生兴趣爱好,进一步丰富学生的校园文化生活,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展示学生才华,保定七中结合学生兴趣与身心发展特点,立足学校实际,开设了啦啦操、体育舞蹈、围棋、桥牌、跳绳、足球、篮球、橄榄球、棒垒球等10余种体育社团活动课程。专业教师团队精心教授,特色社团得到了学生们的喜爱,为校园文化和学生成长注入新的活力。
众所周知,培养体育专业人才,离不开优秀的教练员和体育教师。保定七中将教练员和专业教师的精准指导作为融合关键。在师资方面,首先对现有体育教师展开全面且深入的专业培训,通过组织各类教学研讨活动、专业技能提升课程等方式,切实提升他们的教育教学能力。其次,面向社会招聘部分专业教师,以补充师资力量,为体育教育注入新的活力。第三,充分借助高校和社会力量,合作派驻教练,为学生带来更专业的指导。同时,鼓励俱乐部自主发展,通过与学校合作等形式,为培养体育专业人才贡献力量。多元师资共同助力,为体育专业人才的培养搭建坚实桥梁。
在融合支持上,保定七中通过多方统筹解决场地问题。鉴于学校面积较小,而体育项目众多,现有场馆难以满足学生的专业训练需求。为切实满足学生专业训练之需,保定七中多方筹措,积极解决场地问题。在硬件场馆建设方面,主要分为三部分:一是自建场馆。在上级部门的大力支持下,七中成功自建了篮球馆、网球馆、羽毛球馆、举重馆及体能训练室等,为学生提供了良好的训练场所。二是合办场馆。与其他学校合作,共同打造举重、射击馆、气膜馆等场馆资源。三是协办场馆。与相关社会组织、俱乐部、社区等协办场馆,为学生拓展了更多的训练场地。
在融合保障上,保定七中建立了体育安全规范体系。学校依据学生的体检和体质检测报告,精心制定个性化的体育课运动强度和训练方案,引导学生进行科学运动、安全健身,打造人性化的体育课,切实实现关爱体育、平等体育、爱心体育。保定七中为有力保障师生日常运动安全,在各场馆和重要位置配备了13个心脏急救包、除颤仪及担架等急救设备,并安排了相应的兼职救护员,为师生的体育活动筑牢安全防线。
保定七中在体教融合发展中,以“突破难点、突出重点”为导向,采取了以下四项得力措施:一是政策推动。奖励与金牌挂钩,夺金学生与教练、班主任、级部主任共同获得奖励,激励各方积极性;二是领导带动,校领导带头引领教师社团,树立榜样引领潮流;三是全员行动,营造浓厚体育氛围,让全体教师成为“体育教师”,带动学生促进师生全面成长;四是评价驱动,实行科学评价与奖励机制,教工健身有标准、社团和评价,以评价促发展、奖励激活力。
在保定七中,体教融合铸就健康校园、活力校园和个性校园,为学生全面发展提供了广阔空间。
在健康校园建设方面,在体教融合的推动下,学校的学生体质检测合格率高;中考体育成绩高;“六小”和“三高”现象发生率低,脊柱侧弯率极小;在市级、省级、国家级各类比赛中获奖颇丰;学校向省队、国家队输送了众多优秀人才;教工身体素质良好,精气神十足。同时,体育社团、体育课、课间活动共同构建体育课程特色。高水平运动队成就金牌荣耀,进而铸就品牌特色;精彩纷呈的体育课保质保量,学生体育技能测评优秀率从之前的30%提升至50%。而金牌与品牌的完美结合,充分诠释了体教融合之重大意义。
在活力校园建设方面,学校推动才艺特长蓬勃发展、打造文化精品活力绽放、促进体育单招个性发展。以“厚德博学、才艺立身、中华情怀、国际视野”为引领kaiyun全站,让校园处处充满活力,培养兼具高尚品德、广博学识、出众才艺、深厚中华情怀和广阔国际视野的活力少年。
在个性校园建设方面,学校实行“三一工程”,包括“一班一特色”,保定七中要求各班要有属于自己的文化特色,包括班徽,班歌,班训,班级公约等;实行“一人一设计”,要求教师给孩子进行升学之路、专业选择的设计,帮助学生扬长避短,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同时安排“一生一导师”,每一名学生配备一个导师,指导学生成长生活,真正成为学生的引路人。(转自10月17日《中国体育报》06版)
国家体育总局通讯地址:北京市东城区体育馆路2号邮政编码:100763联系电线网站联系电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