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11/19
kaiyun全站kaiyun全站“账终于平了!”张大武话音一落,众人欢呼不停,他疲惫的脸上展露出微笑,此刻已是晨曦。这是1953年年底国库对账的真实掠影。
原中国人民银行威海市分行总稽核张大武,1951年被分配至威海市工作,他经历了建国初期的国库岁月。
那时,国库记账方式还是靠着铁算盘、铁账本,没有便捷的交通工具,他靠着肩上扛账本、脚下踩山路,将账本从威海市初村、孙家疃等各村镇背到行里,再进行手工记录和算盘核对。
十几个人围坐在大木桌边,没有一人喊累叫苦,没有一丝一毫抱怨,安静地只剩算盘滑动的声音,十几双眼睛聚精会神盯着会计手中的算盘,一个数对不上大家都帮忙找错,秉持着“今天结不清账,明天开不了门”的口号,准确无误地核对账目,时常忙碌到深夜。一串串数字的背后,蕴含着国库人的艰辛和汗水……
时光跨越至20世纪80年代初,改革开放的春风吹遍了神州大地,经济社会繁荣发展带来了财税收入迅猛增长。随着1984年人工两行分家,人民银行独立行使经理国库职能,国库业务量激增。工作人员不仅要克服人少事多的困难kaiyun全站,完成繁重的日常核算业务,还要加班加点深入开展调查研究工作,透过国库数据反映宏观经济、财政、税收运行情况,为地方党政决策提供参考和信息支持。
“周末加班是常态”,中国人民银行威海市分行老员工刘楠和曹瑞欣回忆起1985年深秋的一个周日。当早晨的第一缕阳光透过玻璃窗洒向办公室,他俩正埋头在桌前移动铅字打字机的字套,专注地撰写第三季度国库分析情况报告。
这时候,手工记录文稿的方式已渐渐被铅字打字机取而代之。字盘采用铅字,利用活动的机械结构打印在橡皮滚筒上,他们熟练掌握打字技巧,一分钟能打三四十个字,这比手工记录更加规范、高效、便捷。
2000年11月的一个普通上午,原中国人民银行济宁市中心支行国库业务机房内传来一阵阵“啪嗒、啪嗒”紧张细密的敲击键盘声,这是国库科的同志们正在紧张地手工录入税收缴款书。
照片中的张红文是一名干部。他走上国库岗位后,每天苦练五笔字型和键盘数字盲打,食堂吃饭时都要不自觉地练习,在当年全省国库业务技能达标活动中荣获“省级业务技术能手”称号,成为全行的美谈。
已经退休的张红文说:“当年我们科要办理5个国库的业务,有了老电脑,有了系统,但所有业务要素的录入还要全靠手工。到了税收高峰期kaiyun全站,每天接受处理的税收缴款书多达三四千份,每一份的缴税人名称、开户银行、账号、收款国库、征收机关等十几项要素都要手工录入到系统,每天都要加班到晚上七八点钟,月末、季末需要加班到深夜,年终决算日更是通宵达旦,如果不苦练基本功那怎么行!”
时光匆匆,岁月悠长。铁算盘、打字机、老电脑,都已融入时间长河,但国库事业的发展历程和红色基因的传承却一直激励着新时代央行人接过前辈手里的接力棒,投身中国式现代化国库建设。
当前,国库部门的数字化变革正逐步向纵深发展,国库已经由“基层逐级分成报解”的传统手工纸质核算模式转变为“全国集中统一处理”的现代电算化方式,实现了与财政、税务、海关间电子信息的实时和定期交换,大大简化了资金核算进程。同时,以数字化模式建立的国库大数据,还实现了对原始信息的归集与整合,为国库资金流动、宏观经济运行和重点税源行业发展等情况的可行性分析提供了数据支撑。一代又一代的国库人,前仆后继、履职尽责,为保障国家财税政策落实落地“最后一公里”贡献着新的智慧和力量。